回忆2017年4月,各种以“电”命名的充电宝项目“平均两天就冒一个出来”,至5月中旬,被曝光的共享充电宝创业项目已达22个,参投机构近40家。40天融资12亿,在巨头的拥簇下,共享充电宝在创投圈一时间被推向高潮。而“国民老公”王思聪通过微博隔空喊话:“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,立帖为证。”
2017年6月,朱啸虎在活动上表示,自己只和唐永波聊了大概半小时,这笔投资就敲定了。他认为,任何创业的开始都有一个痛点,而手机没电正是人们的痛点之一。
郎咸平曾评价共享充电宝,“就是租赁生意,没有任何‘创新’”,而我们则认为,不关心是租赁还是共享,仅关心这些产品、服务能否打动用户痛点,能否为企业赚到钱。彼时,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使用数据,几乎与共享单车持平,关注共享领域的投资机构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态度比较乐观。
朱啸虎还讲到,共享充电宝主要在于成本优势,充电宝本身设备成本很低,维护成本也是商家的,运营成本也不高,每次充电价格是1元/小时,盈利模式也很清晰,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可以回本。主要问题是发展速度,如何把网店铺设再多一些,形成用户的消费习惯。
从需求来看,室外充电是一种应急需求,不否认这种需求的存在,只是,它可以同时支撑十几家公司吗?
再从运营方式来讲。充电宝要想触达用户,需要B端渠道,行业内多是O2O经验丰富的玩家,至此,他们多会复制先前惯用的打法。给商家分成或者入场费的现象,在行业内不少出现,这种做法对整个行业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。
如今时间要进入2019年,第一阶段的激烈竞争已经冲刷掉一大批追风者,头部玩家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贴身肉搏。你认为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走向会是怎样?